鏈結
- xuan!LAB 老朋友的老地方
- 活人手扎 活人手扎 – 邁入十年以上的個人網站
- 上海交大醫學院 5 4 3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 生活瑣事虛擬導覽
上海、口腔醫學、Android、貓、不務正業
開了幾個軟體想測試這台的快門數,但奇怪怎麼就是顯示不出來呢… 最後找到直接進入工程模式的方法,順手也來分享一下。
PANASONIC GF3
嗯,不錯。
PANASONIC GF3
PANASONIC GF3
我相機語言是英文,但中文也應該不難找啦。
這一步我是用上面同張照片做的,所以呈現沒開機狀態。
PANASONIC GF3
PANASONIC GF3
PANASONIC GF3
PWRCNT – 開機次數
SHTCNT – 快門數
STBCNT – 使用閃光燈的次數
Reference Source: LymanLime.com
標題有點過頭了。但最近運勢真的不太好,自半年前搬家至今連續遇上幾次水管漏水、水管破裂、熱水器壞掉、還有一堆一堆的老房子毛病。雖然房東好說話,但身為一個一周六天都在外的口腔外科小醫生來說,每次出毛病最討厭的就是沒效率不能馬上處理。重點是我沒時間等啊。所以秉持外科醫生的效率精神,這次(第二次)我索性自己買熱水器自己換。而這次想迅速解決最大的重點是,上海的冬天叫我洗冷水澡是要我命吧。其實安裝熱水器這回事跟電腦 DIY 拆裝、或是把人切開後再縫起來是沒兩樣的(疑?)。好吧或許只有我這麼認為,但從小就愛拆拆裝裝的個性讓我覺得打開了就打開了,能正常關回去再活起來不就好了嗎?
一代 Moto X 手機在經過無止盡漫長的等待後,總算等到 Android 5.1 Lollipop 的推出。雖說這次真讓使用者等到頭髮都快掉光了,但 Moto 還是保守承諾沒有放棄大眾。反觀一堆熱門什麼米什麼為的深度訂製機,Android 5 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更久的等待。若之前系統沒有 ROOT 過的話,直接跟著手機 OTA 的通知升級系統就行了(Android 4.4.4 → Android 5.1)。如果恰巧 ROOT 過,那就需要將系統恢復到原始出廠的版本才能進行 OTA 升級到 Android 5.1。一般 recovery image 檔案在網上也不是很難找,但 Moto 直接放在官網上讓你下載的心態真是非常佛心,直接省去很多麻煩。雖然我是找了整整一上午最後手機都弄完了才知道 Moto 直接就給你下載點,但 Moto 的開放作風還是值得青睞。
PS: 以下檔案只適用 T-MOBILE 出的 Moto X 系統,別家的請自行摸索。
申請完後他們會寄 e-mail 通知並給你下載點,大概需要等幾個小時才會收到。如果真的等不及,那就找關鍵字直接搜尋檔案下載好啦(XT1053_TMO_RETAIL-US_4.4.4_KXA21.12-L1.29.1_2_cid9_CFC_1FF.xml)。Android 4.4.4 的檔案有點大,基於我這裡的網路速度上傳到國外雲空間很費時,所以除非你不介意使用百度雲這類的空間,不然還請自行 google 比較好。
【此篇以简体中文撰写】
在一次的偶然机会下,我参与了由国际禁毒基金会(IFPEOC)所组织的 “缅甸北部山区贫困儿童赞助教育活动”,也运用了这些年来所学到的一技之长,帮助当地贫困居民及儿童进行口腔卫生保健检查。首次踏入少数民族的陌生领土,心情很复杂却又很兴奋。那是个从我年幼时就不断听闻的世界。以前听到山里的故事总令我感到既好奇又兴奋。但无论故事再如何精彩生动,部分片段还是只能透过想象力来填补,无法完全体会当下的情景。从听到第一个山里的故事至今至少十五年了,如今能成为故事的叙述者是我从来都没想过会发生的事情。但它实现了。
前往山里的路不是一般的遥远,粗估计光是在车上的时间最少十个小时以上,这还是前半段稍微好开的泊油山路。后半段的泥巴泥土路山路之险恶、陡峭,对开车和坐车的人都是个很大的体力和精神挑战。从文明世界到原始世界,大约花了整整一天才抵达。
这次进山的目的除了体验当时故事主角的老野人生活外,还有帮助山区居民儿童的口腔义诊。在物质缺乏又遥远的山区,基于当地不可能有牙医用椅、电动器械、辅助设备的情况下,身上能带什么、该带什么都成了困扰。经过与远在台湾的资深牙医顾问讨论后,决定这次行动从简并以探路为主的形式进行。进山前募捐到40套一次性的口腔探针、镜子及镊子,手动去龋挖匙、Caviton 暂封材料 30g、止血棉、止血纱布、酒精棉、#1 缝针及缝线、野外急救包、牙刷牙膏套件86套、某知名品牌抗敏感牙膏35支,M号一次性手套1盒、自行购买的无菌口罩数个、以及简单的消炎止痛化肿药物。
5月16号一早和团队人员在山区当地长官家门口摆设好口腔诊疗台,以及基金会带进来的爱心募捐衣物400余件准备赠与当地百姓。所谓的诊疗台不过是擦拭干净、铺了桌布的长桌及几张凳子罢了,实在无法要求太多。此时刚过七点,街上虽然有来往好奇以及想挑几件衣服给自己和家人的居民外,人群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多。但就在台子准备完、早饭吃到一半,外面已经有人说想看牙了。坐下来盘算着待会要一边帮人检查一边做检查记录,但很快发现这想法太天真。这次的口腔义诊活动是山区有史以来第一次,消息老早就从这座山传到另一座山,大家都感到无比新奇,大老远特地前来看看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希望解决自身的牙齿毛病。所以从第一位病人张开嘴巴后我就再也没机会碰笔,直到最后一位病人结束才发现已经过中午12点了。
八点半左右,当地小学的同学由校长带领来到我们的检查站。全校160位学生实际到150位。此时背上莫名冒出冷汗,心想伤脑筋了东西带的远远不够。后来跟校长商量让没有牙齿疼痛问题的小朋友自行离去,有牙痛或是想检查的同学则留下。但留下的同学大概也有50多位,加上当地居民百姓,总共85位。材料怎么算都不够的情况下只能斟酌挑选分类,简单视诊分出有蛀牙龋齿的、不敢不想检查只想纯粹吃点止痛药的、龋坏到必须拔牙无法补的、牙冠断裂无法或是无需修复的、等等。最后筛选出能进行简单治疗的27位,其余的不是要拔牙就是当下无条件无法治疗,或是无需治疗的病人。
山区居民和儿童的口腔情况大致上还不错(都市人的口腔情况普偏还是比较糟糕)。但他们若是出现蛀牙,则都是蛀的非常彻底,很多都是剩下一壁两壁或是只剩牙根的情况。除了增龄性的牙周变化外,几乎没有人有牙周疾病的情况出现,但缺乏辅助设备检查判断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正确。山区距离最近的牙医诊所车程约3~4小时,一般老百姓没车只能以摩托车或是走路前往的情况下,这一来一往是非常耗时费力的事情,还必须考虑到有些人根本无法负担这个费用。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蛀牙程度都是很晚期的原因,求助无门啊。
其中遇到一个小女孩右下颌触及肿大淋巴结,皮温略高,检查口内发现右下D大面积蛀牙龋坏,大量食物嵌塞,DE之间牙龈出现脓肿,轻触脓液可自行流出。遇到这个情况真的是没办法,稍微帮她排脓去食物残渣和去龋,用了些消炎药督促她家人一定要带去镇上的诊所治疗。好险这位小女孩的家人似乎还有些能力,也答应会去进一步治疗。但有多少孩子的家人有这个条件,能带他们到稍微正规一点的地方治疗呢?
基本上我能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手动去龋挖匙尽量把龋坏部分清干净,然后 Caviton 暂封。这次没带到氢氧化钙和丁香油很可惜,但还是尽我所能暂缓他们龋齿的进展。在这物资严重短缺、能力有限的环境下进行义诊感触尤其深。虽然我们语言不通,但透过翻译以及彼此间的比手划脚语言,不难看出他们的需求以及期盼能得到帮助的心情。大多数有蛀牙的小朋友都是下颌D、E或是36、46龋坏,有些较浅能补的就尽量补,但是损坏程度太大的实在是爱莫能助,看得令人心酸。
印象较深的是所以小朋友里面,除了两个还没开口就嚎啕大哭之外,其他孩子从头到尾没哭闹或是哼过一声。几乎都是很安静的坐着让我检查或是摧残的挖蛀牙龋齿,独立成熟的个性或许跟他们从小就是孤儿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地最亲近的人或许就是校长及班级老师了。过了12点多才喝上第一口水,收拾打扫后就跟着团队的人一行午饭,结束并完成了今天的目标。一点多突然又来了两位女士,是从另一座山赶过来的病人。不晓得他们过来一趟需要多久多困难,但我相信绝对不是松江路地铁到西藏南路地铁这么简单,刚刚好剩下两包一次性器械,顺利的结束一个上午的行程。
这次一周的缅北山区行程很短,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但对我们来说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帮忙,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帮助。也能让他们留下一个印象 “世界并没有遗忘我们”。当地无论什么物资都极度缺乏,虽然街上也有小卖部贩卖食品及生活所需品,但很多孩子及家庭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些卑微的奢侈。一年85rmb的学费,有太多的家庭根本无法负担。下面几张是当地小学的样子。桌椅或许看起来比很多偏远地区要好,因为这里已经有位善心老野人,十几年来默默的在帮助着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
“在获得成就的那一天我们不能忘记,在遥远一端的世界还有许多贫困的百姓、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真正去了解“活在当下”的涵义,从此次冒险中感受到实质意义,切身体验贫困生活,进行务实的义诊服务” (By. 老野人)
【2015年5月18日,缅北山区,以上照片版权所有】
山区照片相簿:Liveman2k 的网易相册
有次接到一個初診病人,進來時戴著口罩頭低著,問就診原因時回答也是吱吱嗚嗚,眼神散出一種好像做錯事情怕被責罵的模樣。我先請他在診療椅上坐下,讓他取下口罩後再敘說他的要求。他戰戰兢兢的說他掛了好多專家、權威的號,也看過好多次牙了,但就是一直搞不好,然後每次回去找醫生就要被念一頓,看不到五分鐘就被趕走,要他到我們大醫院解決。我翻了一下他的病歷本,既往確實有不少蓋了 “某某專家” 的章,前後加起來至少超過20次。這樣一來一往的治療過程也真是辛苦他了。
簡單問診了解他的就診原因,大致知道他最早因為蛀牙想去補牙,結果這一補下來的結果就是跑了無數次醫院,最後還是痛得要命半夜都睡不著。每次問 “專家” 為什麼還痛時就會被罵一頓, “專家號很難掛,你能掛上已經不錯了,我能幫你治療你有疑問嗎?” 久而久之他也不敢多問,反正 “專家” 說一周後復診,他也乖乖的一周後復診,具體到底做了什麼他也不知道,病歷裡寫的紀錄跟毛毛蟲一樣鬼都看不懂,最後實在痛得忍不下去了決定跑來我們這。
檢查加拍片後發現這位病人嘴巴內有兩顆蛀牙,一顆補了樹脂材料充填物、另一顆則是在蛀洞裡面封了疑似暫時封閉的材料,X光片顯示兩顆蛀牙很深已經到神經腔,牙根尖陰影明顯,根管內空蕩蕩,所以是沒抽過神經純粹補牙而已。而且蛀牙侵犯部位基本上是沒清除乾淨。
這種治療方法也很簡單,我跟他詳細說了一下大概怎麼治療、要來幾趟、以及相關費用。病人聽了後覺得疑惑,回問我為什麼專家看了這麼多次的牙,到我這只要這樣就好了? 當初專家跟他講的很嚴重說再這樣痛下去就要拔牙,是不是做完了還要繼續痛下去? 又問為什麼治療完了還痛? 很多問題就連環泡般的出來了。我就耐心的一條一條回他,慢慢安撫他不安的情緒。
記得那是早上9點半接到的病人,實際開始操作時是10點多一。後來有人覺得我花這麼多時間講半天,最後一個上午就弄了這個病人很不划算。我聽了也就笑笑的說如果哪天我家人遇到疾病困擾又找不到人解決時,我會很慶幸有那麼一位醫生願意花時間幫他講解,最後還能讓他滿意又無病痛的回家。農曆年前這位病人又跑回來,他說他過年回老家不來上海了,專程來跟我道謝 & 道別,又說他的牙現在一點都不痛了又可以開心吃吃喝喝了。聽到這我是很高興能幫他解決長久的牙痛問題,但他要這般毫無忌諱的吃吃喝喝到時又把牙咬壞我也會很傷腦筋。。。小小的舉動,大大的滿足。哪怕指標完不成,我也不覺得這種付出不值得。
新春快樂。
進醫院實習至今也將近近半年了。看似很久,其實也就一轉眼而已。也就上週而已,才剛從普外科普內科(又稱大外大內)被放回到熟悉的口腔科。這種再次拿起高速車頭開髓腔的感動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
但在內外科的其間也遇過很多難忘的經歷。普外科第一天值夜班,大半夜一位胖呼呼的病人家屬突然碰一聲,衝進醫生辦公室,氣喘如牛喊著"痛啊,痛啊醫生!" 那時我在寫病程交班本,才剛剛寫到這位家屬家人今早做了個某某晚期胃癌的切除手術。心一涼背脊突然一股寒氣竄上來想說糟糕,該不是病人術後出什麼問題。於是我從椅子上一跳、一邊急忙向值班上級休息室走去、一邊問病人說家人怎麼了怎樣怎樣。
這位小兄弟說"不是我家人痛,是我是我!!" 他說剛剛靠在窗邊時候身體一滑,被一根小木刺扎在背上了。但是手抓不到所以一躺下就隱隱作痛。當然我也鬆了一口氣,除了覺得好氣又好笑之外。接著就默默的幫他把背上的 “小木刺” 挑出來,然後他就很舒服一臉開心的回去睡覺了。遇到這種事情真的很令人難忘。
隔次值第二次大夜班,遇到一個腸胃切除大手術約一周的病人。病人術後血糖不是超高就是超低,一天的血糖變化跟坐雲霄飛車沒兩樣。要知道血糖不管過高過低最後都有可能出大問題的,而這病人最高血糖飆到過 21mmHg/L,最低還掉到 2.2mmHg/L。所以當天床位醫生特別交代晚上要幫他好好關注。一般除了告急或是重大手術後的病人會 q1h、 q2h 測血糖之外(每小時 & 每兩小時),在病房較常見的血糖也就一天測個五次差不多。但既然護士黑板上特別註明這個病人是 q2h,我就想說那就好好觀察吧。
白天測的血糖都還可以,晚上七點病人血糖一下掉到 2.2mmHg/L,趕緊通知值班醫生來處理。晚上九點再測血糖還是很低,再次叫值班醫生來處理,這時當晚的住院總和住院醫生都提高警覺了,提心吊膽。就在十一點要測血糖前突然病人的主刀主任出現了。
主任的出現令我有些驚訝,以往總在什麼書什麼節目看到聽到有關醫生多麼奉獻給醫院的消息,但我總是就當個故事聽聽就忘了。直到這次親眼見到主任半夜出現、親自到病人床前給病人體檢、親自測血糖、開醫囑、然後待到一點多跟我說 "接著血糖交給你了"才拖著疲累的身影離開,我才體會到奉獻小我、關心病患的醫生真是無比的偉大。
雖然平時動刀的住院總醫、主治、副主任、主任都很關心病人,但這位主任的出現尤其令我難忘。在茫茫醫患緊張、醫改混亂的醫海中,能預見這種世外英雄簡直是太棒了。。。